JDB电子娱乐

龚珍旭总主编、柯小杰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公开出版发行

  • 人浏览
  • 更新时间:2020/4/19 15:43:58

龚珍旭总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已经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此书系“素质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科研成果之一。2019年秋季开学后,做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通识课教材投入使用。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原名: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秉承大学的神圣使命,依托地处绵阳、毗邻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区位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羌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基点,在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学院的非遗教育为载体,按照错位发展、培育特色的要求,紧紧围绕“参与教改、服务地方、培养具有非遗意识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这一“主体”,以“校内本体建设”和“校外平台搭建”为“两翼”,以“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活动拓展”的结合为抓手,积极探索“一体两翼三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特色模式。其中,“一体”是非遗教育的目的和归宿;“两翼”为“一体”提供支撑,是实现“一体”的两大平台;“三结合”是“两翼”建设的具体举措,是非遗教育的实现途径。“一体两翼三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根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基于多年的非遗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参与教改,探索特色办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历程。学校先后组织编写了相关的非遗校本教材:2010年编写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讲义,在2008、2009级学生中进行了教学试点,2011年在原讲义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内部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讲义》(修订版),2012年9月再次修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做为选修课、通识课教材。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保护、研究,成果迭出,非遗数据变更,非遗知识不断更新,原有校本教材不能满足目前教学需要,因此予以重新编写和修订。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由龚珍旭担任总主编,柯小杰、童光庆为主编。本书包括《绪论》共有8章27节,全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与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理论问题,运用多学科理论交叉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和研究。编写中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和自身特点以四川非遗案例来分析探讨,提出了具体的抢救内容与方法。还在《附录》中汇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管理办法、法律,以供研究者查询、研究。

本书通俗易懂,可以做为高校通识课教材,适宜专科生、本科生使用,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人士学习与参考的教科书。

目前国内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材极少,只有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贾银忠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程》、苑利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教程》、顾江《文化遗产经济学》等几种,其均不适合作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非遗通识课教材,其主要针对民族学、民俗学开设专业课程编写的,不适宜专科生、本科生使用,理论性太强。到目前为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是在全国率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做为通识课开设的唯一的高校。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贯穿于各个文化艺术门类之中,依据各自艺术特色,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衔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经过1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实践,多次组织研讨非遗教学理论,予以归纳总结,组织人员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编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绪论》龚珍旭、柯小杰编写;《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与标志》陈淑娟编写;《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陈淑娟、柯小杰编写;《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佘彦宏编写;《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超编写;《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耿纪朋编写;《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潘昱州编写;《第七章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童光庆编写;它是集体劳动成果,总编龚珍旭负责全书纲要,以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主编柯小杰、童光庆主要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工作,程俊参与全书最后的定稿工作,余林玲负责编务工作。

“一体两翼三结合”经验,系由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文贵教授根据非遗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来的。

 


Baidu
sogou